如果用“展会”作为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检索,各种分享展会信息的网站,各种展会的官方网站让人目不暇接,展会囊括了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医疗、能源、环保、医疗、保健、食品、酒水、酒店、餐饮、旅游、礼品、珠宝、美容、体育、影视、娱乐、农产品……国内的、国际的,不一而足。
其实展会就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在中文里,展览会名称众多,使用较多的有博览会、展览会、展览、展销会、博览展销会之类;比较隐蔽不引人注意的,比如:看样订货会、展览交流会、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展示会、展评会、样品陈列等;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古已有之的,如庙会、集市、墟、场等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另外,还有一些展览会使用非专业名词。比如:日、周、市场、中心等。小编猜测每个人或有意或无心,都参加过一个或几个展会,小编就“刻意”每年去“庙会”挤挤,春节前去赶赶“农产品大集”。
展会虽好,能够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但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也非常大,而这些风险往往不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所注意,而导致参展进程受阻,或后续权利受损。举个例子来说,您带着最新设计成果参加了一个展会,为来宾介绍了产品的新功能、创意设计点等等,收获了不少订单。展会结束后,您想为自己的新设计申请一项专利申请,结果递交后,专利局审查员如果检索到这个产品在某次展会上公开的资料,此申请不符合新颖性要件,不能授予专利权。这下惨了,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产品被别人公开生产和使用却无能为力,或许为了作出这样的产品设计您投入了相当大的研发资金,也全都打了水漂,辛劳全付之一炬。
那么究竟该如何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呢?其实《专利法》中也有着相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也就是说,如果是在“国务院、各部委主办或者国务院批准由其他机关或者地方政府举办的国际展览会”或者“国际展览会公约规定的由国际展览局注册或者认可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自己企业创新产品的,在6个月内,可以获得不丧失新颖性的机会。
为何必须是国际展会呢?
这就和《巴黎公约》的规定脱不开干系了,国际展会的价值就在于展出新产品、新方法、新设计,如果展出的全是已知的东西,举办国际展览会就是去了意义。因此,对国际展览会展出的发明创造给予临时保护,是制定《巴黎公约》的动因之一,也是对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促进,对勇于分享的发明人、申请人的保护和鼓励。
那么如何识别符合要求的国际展会呢?
首先,可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网站上查询登记的国际展会名录;
其次,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核实是否有中国政府官方机构的参与进行判断。
在这一点上,寻求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同时,企业一定要注意不要错过宽限期,务必确保在展会公开后6个月内递交专利申请,才能确保获得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
未雨绸缪才是根本!
使用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说到底,依然属于“事后”保护的范畴,企业,特别是“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自己辛苦作出的发明创造,要第一时间申请专利保护;在参与国际展会或学术会议、技术会议之前,特别是不在“临时保护”范围内的国际展会之前,务必先行递交专利申请。
参加国际展会的其他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地域性,在本国毫无风险的产品走出国门,也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侵犯他国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等,让参展商不堪其扰。若真的在展会上遇到了此类问题,可以寻求国际展会举办方配备的知识产权服务部门的帮助,尽可能降低损失。当然比起事后救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走出国门前对参展产品进行“自由运作”的尽职调查。通过尽职调查分析产品在目标国展出可能遇到的障碍专利及侵权风险。了解了具体的障碍和风险,企业就可以考虑通过何种手段规避、降低风险:
是进行专利规避设计,绕开障碍专利的保护范围,找寻新的创新思路?还是与专利持有人谈判,获得专利许可?亦或是对障碍专利提起无效程序,彻底消除“威胁”。对于商标、版权,可以考虑是否要调整设计方案等等。
参加国际展会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方方面面,机遇和风险同并存。小编在这里仅仅以中国专利申请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的相关规定为主线进行了简要介绍。有参展需求的企业,想要了解更多详细咨询,欢迎随时来电垂询。联系电话:010-82732278